ad1

没“阳过”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来源:身体健康网2023-01-18 09:18阅读量:9443      
没“阳过”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无论是没被“正面”过的,还是被“正面”过的,都不要放松警惕,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更要注意个人防护;春节期间,尽量减少走亲访友和探亲聚会;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及时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老人、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染或再感染。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

随着新冠肺炎感染高峰期的过去,大多数人已经是“杨康”或者正在前往“杨康”的路上。但也有一部分人,正常上班、正常生活,自始至终没有“积极过”。

很多人分析过,没有“阳”的人身体好,免疫力高,不受病毒影响。有人认为,一些感觉自己目前没有“积极”起来的人,可能已经被感染了,但他们的身体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保护、接种疫苗还是关键

“除了仍在探索的遗传因素,理论上,更健康的人比身体虚弱的人更不容易感染病毒。”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但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新冠肺炎是否感染与患者的身体因素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完备、生活习惯是否良好有关。”

看看那些从来没有“积极过”的人。他们的日常保护措施大部分都到位了。他们可以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甚至随身携带酒精消毒。尽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减少摘口罩的次数。日常生活规律,饮食均衡健康,生活路线规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不与人有不必要的接触,不仅工作上注意预防,家庭内部也要注意消毒。

“此外,相当一部分未感染者完成了新冠肺炎疫苗和加强注射,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降低了感染概率。”张伯礼说。

但张伯礼也表示,一些没有“阳性”的人,感染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没有及时做核酸检测。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董力1月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一波疫情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没有“阳”的病例,包括一些人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无症状。有些人在这波疫情之前就被感染了,体内有抗体,只是没有察觉。

“不管谁没被‘杨过’,谁被‘杨过’,都不能放松警惕。”张伯礼提醒,需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多注意个人防护;春节期间,尽量减少走亲访友和探亲聚会;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及时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老人、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染或再感染。

“未暴露人群”的基因有区别吗?

“目前确实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表面抗原与病毒的结合能力不同,有的能快速识别并清除病毒;还有一些与病毒结合不良,使病毒更容易在体内复制和传播。”张伯礼介绍。

目前,一个专家团队在分析疫苗有效性的实验数据时发现,白细胞表面抗原的类型与新冠肺炎疫苗的抗体反应和突破性感染的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这表明一些人确实具有特定的基因型,这使他们更不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如HLA-DQB1*06等位基因。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涵盖1076名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者的研究显示,在新冠肺炎原始毒株和阿尔法变异毒株流行期间,携带该基因的人感染率比不携带该基因的人高63%。

另一方面,有些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而且更容易患重症,比如HLA-B*46:01等位基因。

“这些基因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携带者数量都很低,所以大部分人既没有易感基因,也没有易感基因。”张伯礼说。

“此外,白细胞、干扰素和T细胞的相关调节,细胞的ACE2受体的突变或受体的先天性缺陷也可能影响新冠肺炎的易感性,从而降低感染的概率。”张伯礼说,有些人能保持阴性,不能完全确定是遗传因素,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和临床数据来支持。

张伯礼表示,虽然“自然选择”的比例不大,但对未来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有很大帮助,也为未来疫情的防控策略和方向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有必要重视对这类“先天未感染者”的深入研究。

相关链接:

面对新的压力

没做过“杨过”的人会比做“杨康”的人更脆弱吗

随着春节的临近,人流将会增加。如果面对新的菌株,没有“阳性”的人会比“阳性”的人更脆弱吗?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董力曾表示,新冠肺炎被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在感染新冠肺炎后的3至6个月内,一般不会出现二次感染。但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这个时候,谁的免疫力强,抗体水平下降慢,谁就能获得更长久的“保护”。

感染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毒的致病性有关。目前奥米克隆中各突变体的致病性几乎相同。如果已经“阳性”的人再次感染,病情可能比第一次感染轻。从来没有“阳性”的人被感染,第一次感染时,病情会和别人差不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牧晓

相关

阻止两个蛋白结合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院杨宝峰教授团队首次发现,干扰p53与ASPP1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循环研究》上。杨宝峰及其团队...
2023-01-18 09:18
针对三种压力来源解压短视频背后有科学
杨建兰你很难想象,凌晨3点睡不着的年轻人津津有味地看着“挤痘痘”“刮肥皂”这样的短视频,他们都表示很放心。某短视频平台已“解压”相关视频超过940亿次。这不禁让人疑惑:这么单调甚至无聊的短视频真的能解压吗?它的解压原理是...
2023-01-18 09:18
春节期间如何做好儿童健康防护
儿童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健康保护人群。春节临近,如何保护孩子的健康?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全提醒,春节期间,家长和孩子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少带或不带年龄较小的孩子参加...
2023-01-18 09:18
东软医疗产业生态再布局入股电科睿视谋求核心技术突破
“医用管是CT等影像设备的核心和关键部件,但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出大热容量的商用医用管,市场上基本都是国外产品。东软医疗投资入股电子锐视进入这个领域,就是为了在这个核心部件技术上有所突破。”2023年初,东软医疗宣布...
2023-01-17 16:05
重点人群这样做好防护
人民日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吸、心血管、妇幼保健、营养等领域的专家与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护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觅风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国家正在...
2023-01-17 16:04
图文